青铜峡一百八塔遐想
唐世日
终于有一天,与朋友踏上了这块位于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水库西岸山坡灵性之地。这些座喇嘛塔像一位位老者一样日夜伫立这里,经历风吹雨打和时光的吞噬,与历史撞击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火花。这些火花把深遂文化化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在博大的大地上也给人们增添了心灵所向之所。
冥冥中就与这座塔产生了缘份,又冥冥中因缘对塔有了情感。塔之音,塔之语,塔之禅,像老者那一句句衷言珍藏于心间,宛如天堂之塔,用来自天堂的妙语哲章启迪每一位来这里朝拜的人们,更让每一位游客对她产生无数次遐想。
导游告诉我们,塔自上而下按1、3、5、7、9……19奇数错落排列成12层,每层塔前用砖砌护墙一道,地面用砖铺墁,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塔群,足有座塔。然而,这些与历史撞击的老者引领我穿越时空,触及到了来自远古木鱼深处禅的精髓,弥补我心灵空寂。让我感受到这块爱得深沉的土地上,那一座座天堂之塔无限的荣光与魅力……,更感受到在这块灵性而被我爱得深沉的土地上,只要伸出双手,触摸那浩无边际天堂边缘。一时间,天堂的迷离与虚幻,在内心的空间里变成心灵的向往。人,活于世间,向往的天堂就是内心深处一如既往坚持的信念。内心有多大,天堂要有多大就有多大。
塔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5米,塔基呈方型,2——12层高2.5——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亚字形的须弥座,上建塔身,刹顶施相轮伞盖宝珠。而且塔体分为四种类型:第1层塔身覆钵式,2——4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5——6层呈葫芦状,7——12层呈宝瓶状。一年四季,时代变迁。我无法辨认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修建,还是西夏的遗构,但足以让我感受到了先祖的勤劳与智慧。经过修缮加固,当年的风采又一次重现在游客的眼里。
出于好奇,我一座挨一座,慢慢地仔细地一座贴一座的数了下去。半个小时后,心里有了答案——果然塔。导游看着数完后告诉我,一年四季,天天都会有和我一样游客,亲自会数一数塔的数量以证明塔数是否准确。我不知道,他们数塔的目的是不是和我一样。但我在这凝重的塔群间,内心里似乎寻找到了一条直达天堂的路。这条路是对天堂的寻找和渴望,而且天堂的方向就一直往前。有时候,天堂就是这么近,近得仅只有一步之遥。就这一步,却是爬行在这座高原上的人们用一生,甚至有千万年得以走完,才寻找到自己心灵寄存的居所与港湾。所以,尽管只有一步之遥的信念,直接决定着这个群体的人生的存亡。心灵与信念构成的天堂却又是无限博大深幽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只有不断向前。一个人在塔群间,为心里那团疑惑,从第一座开始,认真地数着,一座不落地数,就是为了数正确。到后来,我们所有的人可能都会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那答案来自我们所有的人的信念!
,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或是怎样的一个说法?至今都没有人能够说明确定的含义。
而唯独只有传说才能解开这个迷团。有的说,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后人为了纪念穆桂英战功,在这里修建了塔群。有的说,明代初期有l08位将*或和尚,为保卫祖国领土,全部战死在*河边,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在他们殉难的地方建造了l08座墓塔。也有的说,l08塔是为了纪念道教神明灶君曾率领他的l08个子孙,在这里凿石开道,根治*河水患,最后累死在青铜峡谷,后人为了纪念灶君的功绩,修建了l08塔。更有最大胆的推测,塔是测量水的标记,以水淹没的层次来测报水情。导游还说,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种。绕塔时还要边走边在心中默数塔群个数,这样会消除人一生中的许多烦恼。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颗,念佛诵经遍,晓钟响,建筑塔意为消除人生所有的烦恼,所以,塔也成了这种思想的产物。如果数错了,就是要经历的错数与之差的磨难。听完导游讲的传说,才知道来这里游览的人们,难怪拜了塔后就一座塔一座塔地数,而且大多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原来是,尽可能除人生烦恼,以带来吉祥和好运。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我也数了塔,无法去校验。但这塔,塔全部用砖砌成,抹以白灰,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而且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是国内外罕见的一座群塔,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游人学士所瞩目,更让我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塔在心中的份量。
参观了一天,一直穿越在塔群间,似乎感受到心中那份量很远又似乎很近。远的是历史和时空,近的是精神与心灵。
宁夏取“夏地安宁”之意,源出于元代在西夏故地设置的宁夏行省。遥远的历史告诉我们,时光和岁月最终证明了这塔实质内涵。勤劳而向往安宁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独自的方式,祭托自己的心灵,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驱除缠绕一生的烦恼,当然他们也自然会把自己的精神与灵性传承给他们的后裔。平静而安祥青铜峡水库的湖水正与这塔构建出一幅绝美的高原彩绘壁画。
当今,对于宁夏青铜人来说也是最吉祥和谐而幸福的日子,这幅绝美的高原彩绘壁画就高高地悬挂在了天堂的门口。
我们知道,在中国万里长城、都江堰、灵渠……,还有京杭大运河,都是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国顶天立地的文化符号。塔尽管坍残,有些只剩下残身和塔座,有些仅剩塔座,塔刹宝顶全已坍毁无存,但白灰泥皮上有用朱砂彩绘的莲瓣花纹图案留下的残迹和有些残塔身上的墨书梵文,其形制、色调、纹饰还呈现出当年的风采。考古人员在塔群北侧的山水沟北坡上,发现了一座塔上部坍塌的砖塔。经过清理,在塔基内发掘出陶钵一件、泥塔模十多件、西夏文经书残卷。虽然经书已朽烂粘连,但书页有上下边线内印的一横排坐佛、印在佛像之间西夏文字和仅存一张残页西夏文字及一位发髻高盘,头戴花钩,容颜秀丽,身着交领长裙,双手在胸前合十,有圆形头光的贵妇依稀可见,从而不难看出这文化的独到。
据说,明清时期,这里是香火特别旺盛,受到许多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这些都可以从年发掘塔群下河滩上两座小砖塔清理出的残碑上可以得到印证。明清时期的信士和善男信女为保护此圣迹,又在其外用砖石包砌修葺,成为一方胜境。
在宁夏风沙是比较大的,为何塔可以建成实心的,这不得而知。但内心感受到那建造这塔的人们的实诚,也意想到这天堂里的塔是那么实诚。确实的是,这塔历经风雨的浸噬,至今仍然寄托着人们的心境。无不让每一位来参拜的人,感受到天堂里的塔精神与灵性。
在塔群的脚下,由后人雕刻的三十五座形态各异的僧侣石像,每尊石像都对应一句佛家禅语!又以佛家结语!那栩栩如生的石像与每一句禅语,让我意想到了佛与禅之间是那么的交融。高原上的人们在佛与禅之间沐浴着高原红,把自己的一生置身在高原红里,用生命成就自己的信念与梦想。
突然间,我真想在塔群里驻足不走。我不知是什么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或许是这里高原红,或许是佛与禅的虔诚,但在光影之间,似乎是内心风景让我驻足。
在这里,最美的在*河畔塔群间。让我遐想到,一只只马群在高原上穿梭在旷野的草丛间,或驻足啃食绿草,或在高原上的旷野另一边啼叫,或奔跑起来,用他们坚实铿锵有力的矫健的躯体,奔跑出一幅幅富有高原红绝世壁画和油画巨卷。
这就是一个遐想,让我知道这样的遐想只能让自己不停的追问自己的内心:我们心里永远离不开的东西是什么?
是消除烦恼,是像数塔那样一口气数完塔,还是……。只有信念才是我们精神的实质,只要这实质在我们的内心,精神与灵性才不会失去原有的本色。
岁月大潮,经济时代,塔的风景在每位游客的遐想中变迁,还会受到后人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加固,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实质。这种实质,是来自每一位游客内心的对塔的遐想。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世日文字吧”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