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美景美如画。
行走于山间小路,旅游更是一种深度体验。林木繁茂,山水相依。
林木繁茂,山水相依。
直到现在,对全域旅游批得最狠的一句话是:“一个伪命题,一群臆想狂。”徐晓平(自治区旅游局局长)没时间
已经有了两大发展目标,干嘛还要搞全域?
今年1月宁夏两会期间,全域旅游首次进入公众视线。当自治区主席刘慧在*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全域旅游目标时,就曾引起现场媒体人士的
随后关于宁夏打造全域旅游的消息经区内外媒体传播后,有更多的人对此感到不解。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网上吐槽,大家的疑问基本雷同:宁夏为什么要搞全域旅游?
与此同时,细心的旅游业界已经捕捉到自治区*府对于为何要打造全域旅游的官方解读。“大家都只盯着*府工作报告中‘全域旅游’这4个字,其实在*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了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背景。”自治区旅游局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他注意到今年*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定位突出了两大理念,即挖掘潜力和创造新优势。其中特别提到“要抓住基础好、需求旺、优势大的重点行业,创造新供给,开发新需求,实现新增长”。
该分析人士进一步阐述,放眼当下宁夏服务产业,能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也只有旅游业,“这可不是自夸,看看去年的统计数据,全区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最重要的是这两项数据的同比增长幅度,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1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3.03%。”这样的增长率当然不能和几年前宁夏旅游高速增长时相比,但是放在去年服务产业中去看,宁夏旅游的增长率仍然很有说服力。
正因为自治区*委、*府看到了旅游业在服务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发展动力和潜力,便下决心从旅游业发展中挖掘潜力和创造新优势。发展全域旅游被写入*府工作报告,正如旅游局分析人士所言:“*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服务产业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全域旅游,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徐晓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宁夏打造全域旅游的背景和原因。徐晓平介绍,*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随后自治区*委、*府主要领导在分析如何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发现在宁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不谋而合。因为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首先就要打破以往点对点式的景区发展模式,创新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而在发展全域旅游中,协调作用更为突出,得益于全域旅游发展对三个产业的带动和串联作用,将打破原有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壁垒,并通过全域旅游对三个产业的需求和融合属性,起到很好的协调发展功能。而全域旅游对“绿色、开放”理念的贯彻更不用多说,旅游业原本就是一个生态产业和对外开放的最好平台。“共享”理念则是全域旅游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在打造全域旅游过程中,共享发展红利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界,而是全社会,更多人会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感受到这一点。
“除了能很好对接国家发展理念,从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角度看,发展全域旅游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徐晓平告诉记者,以“点”和“线”为主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游客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需求,这是国内所有省区市都面临的旅游发展问题。而宁夏在此基础上还有更为迫切的转型需求。众所周知,宁夏已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宁夏也确立了一系列向西开放的产业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打造独具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阿旅游中转港。如何吸引国际游客?单凭宁夏那几个在国内还算有点影响的景区肯定不行,国际游客不会因为一个沙湖、沙坡头或影城而扎堆来宁夏,他们对旅游体验要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就显得尤为迫切。
啥叫全域旅游,三种视角来分析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其实对全域旅游的概念,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总结归纳后发现,目前对全域旅游的解读主要分三大类。
一种是来自官方的解释,3月11日公布的《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宁夏创建全域旅游有一段明确的解读: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建设宁夏全域旅游目的地。并对“四全”模式进行了阐述,“全景”是整体提升宁夏全区的全域景观,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民族风情、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等都打造成景观景点和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全业”是加快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商贸等融合,开发一批全方位、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独特旅游商品,拉长产业链;“全时”是打造全年、全天候的旅游服务,做足旺季、做旺淡季,缩小淡旺季差距,做到四季有亮点,留住游客;“全民”是调动*府、企业到个体,各行业、全社会和全民族参与旅游业发展,支持中小型旅游企业、农家乐、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特色文化艺术旅游创业等,构建和谐社会,带动社会就业。
与官方的解释相比,旅游业界对全域旅游的认知和理解更为多元化。作为《爸爸去哪儿》拍摄组引进沙坡头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总经理朱文*认为,全域旅游虽然更注重区域内全景建设,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景区和景点,而是对景区和景点的体验游过程要求更高。比如中卫目前正在打造的全域旅游中,很多景区和景点都更加注重开放式游览的体验过程,在腾格里湿地公园,处处都是美景,游客深处其中会感到很放松,没有以往在景区走马观花式的感觉。
而作为宁夏旅游掌门人,徐晓平对全域旅游也有自己的深刻感受,“我出差到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全域的感受非常明显”,徐晓平介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中,没有景区和景点,但是作为一个游客看来,这座城市处处都是景,“吸引游客的可能是一条街,一个广场,或者是一家咖啡店”,徐晓平坦言,置身其中,很享受那种氛围,这种体验感就是全域旅游最核心的内容。
徐晓平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也得到了一些旅游业基层人士的共鸣,宁夏国旅雷经理多年操作国内游线路,她以甘南为例介绍,外地游客去甘南到底想看什么?其实就是想看藏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因为这些旅游元素只有在藏区才能看到和体验到,游客到了那里,除了看名气大的拉卜楞寺等,更多会
解读全域旅游当然不能少了游客群体,本报记者利用网络和街头实地采访的方式,对多名游客进行了一项小调查,调查内容是游客对全域旅游的认知和期待,其中超过70%的游客表示之前没有听说过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听说过全域旅游的游客中,超80%的游客说不清楚全域旅游的概念。但是在谈到如何让宁夏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这个话题时,游客们还是提出了不少思路和观点。
有不少游客就表示,在银川急需规划建设一条宁夏清真美食街,美食一条街是一座旅游城市最基础的配置。还有不少游客提出区内景区和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网络还很落后,比如从影城到西夏王陵和苏峪口、岩画等景区之间目前还没有一条稳定的公交线路,这让很多自助游客感到非常不方便。
还有一些游客提出,如今宁夏很多城镇建设速度很快,但是城市整体建筑风格比较凌乱,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民俗风情。还有游客提出,既然要打造全域旅游,就应该推出旅游消费“一卡通”或是网络支付全覆盖,游客进入宁夏后“吃住行,游购娱”实现便捷消费。
到年,宁夏这个景区如何打造?
按照《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期限要求,创建工作分三年三个阶段实施:年以“中美旅游领导高峰论坛”为重点的“筹备启动期”,年以“中阿博览会”为重点的“持续推动期”,年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为重点的“全面创建期”。
按照《方案》中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通过三年建设,旅游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形成*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全部门共建旅游格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合理,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转型、二产围绕旅游升级、三产围绕旅游发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主客共享;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消费、旅游安全实现全程保障;游客文明出游,居民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改善,幸福感提升,实现“游客融入居民,居民悦于待客”;旅游目的地形象突出,特色资源与产品向旅游品牌成功转化,“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客源市场范围扩大、规模扩增、多元发展,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提升。
《方案》明确,到年,旅游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宁夏旅游发展排名在全国有所前进,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4倍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亿元,占全区GDP的6.7%。
《方案》确定了到年,中卫市、永宁县、西夏区、平罗县、青铜峡市、泾源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其他市、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宁夏“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虽然自治区*委、*府如此高度重视宁夏全域旅游建设,但是在一些地方*府和相关行业中,“等靠要”的观念仍然频频出现。一位示范区的旅游企业人士就坦言:“让我们落实发展,钱从哪儿来?”该人士告诉记者,发展需要项目带动,如今经济大环境并不好,投资上项目要冒很大风险,*府不给予支持,企业肯定不敢轻易投资。
或许是已经觉察到这种情绪和认识,在3月11日召开的动员会上,徐晓平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搞全域旅游不单纯是*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事,这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大家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全域旅游的创建结果。“我说这样的话不是唱高调,就怕一些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出现偏差,结果一定是走过场。”
徐晓平介绍,其实打造全域旅游是一件非常接地气的工程。在创建过程中,*府和主管部门规划、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策、引导项目规划布局等方面铺垫好之后,就需要全社会去发挥各自作用投入到全域旅游建设。很多老百姓或企业老板会问,这和我们有多少关系?徐晓平举了一个例子,从去年到今年小食品市场出现一种大枣食品,是山西产的,在大枣中夹着花生,每一个小包装袋中只装一颗枣,售价却达到2元。徐晓平感慨地说:“我吃过这种枣,说实话味道还不如咱中卫南长滩的大枣口感好,但是人家山西企业一个好点子就抓住了市场,而我们的优质大枣还在深山不为人知。”这说明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只要用心去干事,就一定能出效果。宁夏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还是意欲转型的煤老板,看看全域旅游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还会发愁没有用武之地吗?(本报记者马骋赵锐文/图)
来源:新消息报
欢迎大家投稿给我们本期责编:贺璐璐本期编辑:石卿玩
转
宁
夏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