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初见成效
TUhjnbcbe - 2020/11/12 0:10: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鸽子山遗址(旧石器时期)位于青铜峡市贺兰山东麓鸽子山盆地周边。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目前共发现15个地点,绝大多数遗址地点位于常年流水的天然泉眼(泉墩)或休眠泉墩。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存世在发掘现场了解工作进度

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本次发掘工作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三年连续合作研究项目的第一年,意在搞清鸽子山遗址10号地点的文化埋藏状况。年9月9日至10月15日在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的协助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目前已有野外发掘转入室内整理阶段。初步发掘工作揭示了遗址的丰富内涵与意义。

本次发掘的10号地点采集的文化遗物密度较大,在上部扰土层中,采集了烧石余块,打制类石制品余件,磨制类石制品和磨食工具(磨盘、磨棒)余件、块,细石器类石制品70余件和少量装饰品及毛坯(鸵鸟蛋皮半成品、石环毛坯)等,还采集到大量食草类哺乳动物牙齿和骨殖。

未经扰动土层中,目前已经发现两个文化层,共出土多件标本,其中以下文化层出土遗物较多。这些遗物除了与上部扰土层同类型之外,还有较多的灰烬、火塘、灶等遗迹现象,其中大量人工炭标本为测量遗址年代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发掘现场采集的大量文化遗物

从人类文化发展来讲,鸽子山遗址(大约距今12-年)处于旧石器向新石器人类文化转型期。本年度发掘出土了大量成熟的打制石器(石制品)、磨食器(磨盘、磨棒等)、磨制石器(及其毛坯)和细石器。多种生产工具及制作技术的共存,文化遗物密度之大,显示一万年前左右的冰后期鸽子山先民与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与行为能力的大幅提高。发掘材料将为古人类狩猎、采集——原始农业的技术储备与转型提供有利的证据。

鸽子山地区为西北东部三大沙漠——荒漠草原——*土高原的过渡带,遗址的丰富内涵不仅为我们研究人类自身也为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动植物演化与消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鸽子山遗址与水洞沟遗址12地点、中卫长流水遗址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石器遗址等共同构成中国西北地区特殊的研究材料链,对现代环境与人类的生成过程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鸽子山遗址的材料显示了其独特的意义。(文/王惠民、图/李鹏)

光明日报、宁夏卫视、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吴忠日报、青铜峡电视台等媒体赴发掘现场采访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