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民共对话开始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中新6月22日电 香港《文汇报》日前刊出邱震海的文章说,就两岸**和解而言,继国共和解之后,民共(民进*与中共)和解显然已开始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北京显然也已认识到这一点;最近民进*背景的高雄市长陈菊访问大陆,以及大陆国台办成立**局等,都是不错的举措和信号。民共对话难度不可低估,其核心问题是:民共平台或对话到底如何建立?其下面又可分成若干子议题:民共双方对话如何循序渐进?如何求同存异?如何确立共同目标?如何拓展现实合作领域?在这些方面,需要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可行性研究。 文章摘录如下:国台办主任王毅近日开始在美国访问。这是王毅上任国台办主任的首次访美;访美期间,他将与美国*府、智库和议会人士就两岸关系展开讨论。王毅此次访美,由于近一年两岸关系的大幅趋缓,因此在氛围上与其前任陈云林几年前访美争取美方对遏制陈水扁“ ”的支持截然不同,但王毅还是会就两岸关系的一些深层问题与美方展开沟通。 马兼*魁:两岸关系出现变量 由于马英九上任台湾当局领导人,两岸关系进展迅速,但深层问题开始浮现,其中主要是两岸的*治和*事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两岸的*治框架,也包括大陆与台湾绿营的关系问题。去年十一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时,笔者就发表评论认为,由于台湾内部对两岸关系的压力主要来自绿营及其民意,因此应开始在拆除台湾内部的“炸弹”方面有所着力。 最近,随着马英九将兼任国民*主席,两岸关系又出现许多悬念和想象空间,其中包括:“胡马会”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二、马英九是否将参加现有的国共平台和国共会晤机制? 从现实的角度看,“胡马会”在可预期的未来,还是一件难以期待的事情,其阻力主要来自台湾内部。由于台湾内部的绿营及其民意依然坚挺,因此无论是过去一年的国共交流还是马英九的两岸*策,一直受到重重阻力。而一个拥有行*权力的国民*主席马英九,相较于一个没有行*权力的国民*主席吴伯雄,在迈出两岸关系的实质性步子方面显然要谨慎和困难许多。 在复杂的*治现实面前,任何*治人物都必须既是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从这个意义上,在台湾内部尚未达成基本共识之前,或台湾内部来自绿营的压力尚未基本纾缓之前,马英九要迈出“胡马会”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马会”能否实现以及未来国共平台的方式,其实都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两岸关系真正的深层问题,如何与台湾绿营互动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方面,当然首先是与民进*的互动。只要能纾缓来自绿营的压力,那么马英九与大陆的互动,只是水到渠成的时间问题而已。 拆解绿营“炸弹”拓展民共对话从马英九上任一年来的情况看,来自绿营的情绪和阻力不可忽视,其中又可分成如下几个因素:一、来自“ ”极端教义派的操弄和煽动;二、弥漫在台湾民间,尤其是中南部民众中的“台湾悲情”和“主体意识”;三、台湾绿营近一年在两岸互动中遭到明显冷落。 上述三个因素,后两个因素显然是北京应该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近一年来,两岸已经建立起三大平台,那就是海协和海基两会的平台、国共交流平台以及以“海峡论坛”为标志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作为对其中**交流平台的补充,大陆和台湾民进*之间的“民共平台”似乎也已到了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事实上,无论是台湾内部还是两岸关系,只有实现三大和解,才能在理性、务实的层面上展开互动和探讨;这三大和解是:国共和解、民共和解以及台湾内部的蓝绿和解。 台湾内部的蓝绿和解不但是台湾内部事务,而且也涉及到有关*治人物、舆论和民众能否以更为前瞻、理性和超然的精神面对台湾“早期民主阶段”出现的纷争。在这方面,台湾媒体以及名嘴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台湾媒体及名嘴们到底是为“台湾民主”的成熟指明方向,还是仅在“早期民主”的混沌状态中鱼目混珠、煽风点火,这十分考验台湾媒体和名嘴们的良知。 但就两岸**和解而言,继国共和解之后,民共和解显然已开始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北京显然也已认识到这一点;最近民进*背景的高雄市长陈菊访问大陆,以及大陆国台办成立**局等,都是不错的举措和信号。 但民共之间由于在两岸关系的理念差距太大,因此对民共平台或对话的难度不可低估,其核心问题是:民共平台或对话到底如何建立?其下面又可分成若干子议题:民共双方对话如何循序渐进?如何求同存异?如何确立共同目标?如何拓展现实合作领域?在这方面,需要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