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5时20分,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进村村民虎海英正在给刚出生几天的小羊羔喂奶,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羊羔长得很壮实。
“过去在老家的时候,村里人就有养羊的传统,我们喜欢养羊,也善于养羊。但那时候村里缺水,路也不通,养殖业很难发展起来。”63岁的虎海英说,自己从小就梦想能在家门口建一座养殖场。
年,虎海英一家从同心县搬迁至同进村。搬迁后,他一直在外务工做生意。虽然能挣钱,但花销也大,还照顾不了家。从年开始,虎海英一门心思发展养羊,一开始主要养本地羊,由于饲养周期长、效益低,没赚上钱。但虎海英没有灰心,他积极参加各种种养技能培训,努力钻研养殖技术。
这些年,虎海英通过品种改良,养殖的萨福克羊不仅双羔率明显提高,而且羔羊的生长速度快,肉用性高,抗病性强,为他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
在虎海英的羊棚里,50多只黑头萨福克羊膘肥体壮。“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它的价格是土羊的两三倍。”说话间,幸福的笑容在虎海英的脸上绽放。
这几年,村民向他学习养羊技术的人也不少,只要是来“取经”的,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在村民锁俊花的羊棚里,11只萨福克羊咩咩地叫着、跑着。锁俊花正忙着给羊喂食,一个挨着一个仔细查看羊的身体状况。
“虎叔,这些羊的眼角都给眼屎糊住了,这是咋回事?”“不要紧,把白糖掺进水里给羊喝,过几天就好了。”
锁俊花买了11只萨福克羊,才喂养了半个月,现在每只羊都体态健壮。
“我们原来养的是大尾巴羊,挣不上钱。现在,我们养的是萨福克羊,都是虎叔帮我挑选的。今天把虎叔叫来再给我指导一下,多学点经验,把羊养好,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的。”今年38岁的锁俊花说。
近年来,青铜峡镇结合实际,将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建设养殖园区,让移民参与其中,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助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再添新动能。
(记者马一萍何英)
本文来源: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