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蒋鑫富组稿党建好故事宁夏青铜峡作家之家创作基地丁良龙原创
戊戌之秋,适逢朔方甲子之年,余驱车游黄龙数十里,叹古峡千秋风光,遂以文记之。
秦汉富平之县,魏晋灵州之府,西夏顺州之地[1],而今塞上明珠[2]。平原延千里,缎带贯南北[3],地势阶梯状[4],九渠[5]始到源。塞北江南景,瓜果四飘香。采桑子,古峡人诚酒醇;牧六畜,塞北人丁兴旺。炼矿储,铸高格之材[6];揽贤人,创世纪辉煌;延铁龙,转运东西南北;垦九渠,灌溉春夏秋冬。兴国学,古峡文风质朴;研古今,塞上佳谈名传。
天下黄河富宁夏,秦汉九渠育古峡。大禹治水铸铜斧,劈山导水始为峡,黄河之水泻千里,夕阳西下照青峡[7]。大禹神殿,黄河之坛,仰观宇宙,吞吐日月;湿地鸟岛,众鸟高飞,水利枢纽,黄麟巨浪;塞上八达岭,屯兵驻西疆[8],一百零八塔,宝塔耸入云。
今临黄河楼,俯视神州地。上承牛首神庙霞光普照,下传塞上湖城雨露均沾,埭头[9]苍翠欲滴,埭下黄龙万丈。富龙脉之气,受日光月华。竣立不远,逢今盛世,立于明珠,偎依黄龙,上接九重云霄,下接无地深渊,朱红之墙,碧瓦浮光,鎏金飞甍,玉砌雕栏,展古风之气,扬古峡荣光。钟灵毓秀,十步之泽,必有芳草,据天下黄河之史,揽古今贤达之章。比肩武昌江畔之黄鹤楼、南昌东湖之滕王阁、巴陵洞庭之岳阳楼,山西永济之鹳雀楼,齐称“中华五古楼”!
若夫塞上豪杰,名胜因地而灵。十里古峡,绵山带川,沙河萦绕,悠远旷达;孟春之时,雨露均沾,万象更新;仲夏时光,姹紫嫣红,郁郁葱葱;季秋气爽,万里金黄,风轻气淡;隆冬之日,瓷白松林,冰凌万莹。古峡四季轮回,天下绝一宝地。
登斯楼也,凭栏远瞩,悄然思焉,望黄河奔腾之势,纳百川之量,吞吐日月之气,感有容乃大之德,壁立千仞之毅,无欲无求之达,叹呼人文之幸甚哉,国运之昌隆,民生之富庶矣,可期焉?余乃一介书生,身似浮萍漂流在外,望中天皓月,立鸿鹄之志,唯盼江山永固本,共建盛世伟康庄。
趁此惠风和畅之际,天朗气清之时,提笔以书以记幸甚,时戊戌之秋。(注:本文主标题为组稿者蒋鑫富所加。原标题为:古峡散记)
注释:
[1]青铜峡,在秦汉时期属富平县,魏晋时期属灵州,西夏时期置为顺州。
[2]塞上明珠:年青铜峡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80位,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
[3]缎带贯南北:黄河南北贯穿青铜峡54km。
[4]:青铜峡地形,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6个地貌类型。
[5]:九渠,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形成多条分支灌溉东南西北,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
[6]:青铜峡市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铜、铁、石膏、重晶石、石灰岩、水泥灰岩、砂砾、胶泥、建筑石料等13种,其中水泥灰岩储量大、品位高。
[7]:传说大禹治水来到这里,铸造青铜宝鼎,劈山成峡,黄河水一泻千里,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与河水互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色,青铜峡由此而得名。
[8]: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军一要塞。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结构独特。是古代战时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大量驻军于此。
[9]:埭头:指河岸,江岸等。
作者:丁良龙,笔名帅龙。90后,喜欢书画、摄影、写作。系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宁夏青铜峡作家之家首期青年作家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