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红寺堡区柳泉乡肉牛养殖联合体的养殖圈棚内,黄白相间的牛儿在陕亮的悉心喂养下,悠闲地吃着草料,“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
说起陕亮,在柳泉村也算小有名气,是当地的养牛大户。“春节前,我把家里的牛卖了,打算入股合作社,可受疫情影响,这个计划被推迟了。疫情稳定后,我们就准备去外地买牛。”陕亮高兴地说,以前,陕亮最多能养二三十头牛,入股合作社后,养殖规模扩大了,收入也能翻一倍。
陕亮口中的合作社是由柳泉乡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其他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或主任担任法人所成立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该乡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该乡副乡长马全宇说:“去年,针对柳泉乡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资金使用存在风险等问题,乡党委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盘活养殖场资产、整合村集体资金等方式,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我们想改变以往坐收租金的村集体发展模式,整合村集体资金,购置西门达尔肉牛,建设养殖园区,打造养殖联合体,利润所得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园区已经养殖肉牛头,计划养殖规模达到头,带动35户政府兜底户稳定分红。”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说。该村残疾妇女咸阿米就是35户兜底户之一,因丈夫早年去世,仅留下咸阿米和3个年幼的孩子,不幸的是有两个孩子也同咸阿米一样身患残疾。王强说:“我相信只要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像咸阿米一样的兜底户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红寺堡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破壳”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形成良性发展格局。截至年底,红寺堡区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各类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2亿元,实现了全区24个非贫困村和40个贫困村扶持资金全覆盖,共获得村集体收益资金.76万元。预计年底,9个村集体能实现年收益50万元以上、27个村集体年收益达到40万元至50万元、28个村集体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青铜峡市:温棚种出移民脱贫致富“定心丸”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红寺堡区永新村:乡村民宿助增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小红葱大产业甩“穷”根忙致富
记者:贾丽
编辑:张佳楠
审校:马宝勤
终审:王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