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欢呼庆贺大桥通车
青铜峡黄河铁桥位于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是宁夏第一座黄河桥梁,承载着很多人的青春记忆,更见证着宁夏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
5月8日,记者到宁夏博物馆采访李鹏,听他讲述这座黄河铁桥的前世今生。调往银川工作之前,李鹏曾长期在青铜峡市文物所供职。聊起这座桥,他神情专注,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青铜峡市文物所珍藏的《青铜峡报》(备注:该报曾为青铜峡工程局机关报)
“你看,这是年7月1日建成通车时的场景,照片刊登在当时《青铜峡报》的头版。”李鹏一边在电脑上滑动鼠标展示照片中的历史细节,一边讲述自己和这座桥的“姻缘”故事。他说,年4月,国务院启动历时五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青铜峡黄河铁桥作为工业遗产,入选全国“百大新发现”,这个过程中,自己不停地走访和考证,了解到不少铁桥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青铜峡黄河铁桥建设场景
当年青铜峡黄河铁桥建设场景
李鹏说,这座铁桥由兰州铁路局桥梁工程队设计搭建,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之前,很多人以讹传讹,说这座桥是前苏联援建。他翻阅通车时《青铜峡报》的历史档案,当时正值中苏关系正常期间,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记录,却对苏联援建只字未提;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又还走访很多当时建设亲历者进行考证,并通过各种途径发声纠错。他说,这种考证的意义不仅是修正大家的错误认识,而且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当时艰苦条件下中国人的创新和奉献精神。
铁桥通车后,一时风头无二,即使是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它依然发挥着联通黄河两岸的枢纽作用。年青铜峡文物所举办过一次“文化遗产融入我的生活”征文活动,一个名叫牛志兰的作者在投稿中这样写道:铁桥是单行的,日夜有人守护信号灯,要是不遵守交通规则必然就会在桥上对峙,不退都不行,车多的排起了长龙,那时的铁桥是被人追捧的明星,更是中流砥柱般的男人,也是青铜峡镇最热闹的地方。
修缮前的青铜峡黄河铁桥
青铜峡黄河铁桥桥墩加固施工现场
昨日之日不可留,随着黄河上的桥梁越来越多,青铜峡黄河铁桥的交通价值开始慢慢弱化。自年12月,青铜峡黄河铁桥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它所承载的工业遗产价值和在很多人心中的情感价值却不断攀升。年,青铜峡市人民政府争取到自治区政府资金,对铁桥主要桥墩、钢桁梁和桥面进行修缮;竣工后的大桥正式加入青铜峡全域旅游矩阵,更多发挥它的工业遗产的文物观光价值。
维修加固后的青铜峡黄河铁桥重新走上历史舞台
“现在铁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李鹏说,自己穿行于铁桥钢梁光影间,细细听着摩托车、自行车从铁桥上驶过的声音,仿佛是穿越时空翻阅历史,使人真切地感受到铁桥的脉搏跳动与血液流淌。为让更多人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李鹏曾不仅连年值守着铁桥的春夏秋冬,而且还用光影记录下来这里追忆似水年华的人们。
当年的建设者侯之和(右)从陕西汉中到修缮一新的铁桥上故地重游。
铁桥修缮完工后,青铜峡市文物所在修缮一新的铁桥两端重新树立了两处文物保护标志碑及6块不锈钢文物说明牌,长期设置展出《守望铁桥》青铜峡黄河铁桥建设历史图片展,为来往于铁桥的行人及游客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记忆。李鹏说,与宁夏几乎同岁的这座铁桥,不仅是“阅读青铜峡”的重要物质依托,而且是宁夏60年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其承载的情感价值非常值得珍惜。(记者计鹏/文图均由李鹏提供)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更多新闻
●银川迎来小雨!今年宁夏区域性暴雨洪水发生几率大!
●宁夏一90后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80多万元只为这件事
●曝光台
同心:通报6起涉农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例
●余家单位,多个岗位!全国大型巡回招聘会来银川了!
编辑:王莹责编:李涛
编委:贺璐璐李金香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