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
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瓜果飘香的美丽“指纹”;奔涌的黄河水滋润旱塬,浇灌希望和幸福。塞上大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貌,饮水安全、工农业供水安全、生态环境用水不断注入“活水”。
宁夏聚焦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全力建设打造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示范区,蹚出了一条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特色节水路,交出了一份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的满意答卷。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盛夏时节,宁夏青铜峡市鸽子山上生机盎然。上万亩的酿酒葡萄得到高效浇灌而茁壮生长,已然一片绿色的海洋。
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将生态压力变为转型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农业节水,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测控一体化技术、水联网数字技术等,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引黄灌区累计配套安装自动化量测水设备台套,1/3以上的干渠直开口实现测控一体化,打造云灌区万亩,灌区管理正加速向远程智能控制转变。
全区高效节水灌溉累计达到.5万亩,占灌溉总面积近50%,盐池县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红寺堡、盐环定两个扬水灌区成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开展设施温棚+水产养殖“鱼菜共生”试验示范,实现化肥、农药、人工、用水“四减少”,宁夏“稻渔空间”模式成为在全国推广的六大主要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之一。
积极推进工业节水,宁东基地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建成“近零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宝丰能源产品用水单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自治区重点用水行业规上节水型企业达到90.4%。扎实推进城乡节水,对全区个小区内破损管网进行改造或新建,在高等院校、行政中心、居民小区等开展分布式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合同节水试点,全区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回用能力达到立方米/日,盐池县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90%;在中南部地区推广节水防冻型改厕技术模式,每次如厕用水量为0.5升左右,并充分利用屋檐集雨、井窖集水冲厕。
目前,宁夏累计50%的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自治区级节水型机关达到90.4%、节水型高校达到20%,6家单位成为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
宁夏全区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带,多年平均降水为毫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节水是宁夏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围绕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宁夏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自治区建立了全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将用水总量红线作为供给侧“天花板”,明确不同区域用水总量和效率控制目标,提出城市建设、土地开发、人口承载、产业发展约束控制指导线,划定了各市县非常规水源利用最低约束线。
落实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联合编制印发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宁夏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年)》,制订了《宁夏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实施方案》《宁夏工业园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宁夏分布式节水治污实施方案》,擘画了我区“十四五”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路线图、时间表,建立了一大批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的节水重点项目库。
聚焦加强全区节约用水行动的统筹协调,建立了由23个厅局组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行动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案。自治区9部门联合印发《年全区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明确了各行各业节水年度“任务书”。自治区水利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共同下达节水型载体达标建设年度任务,推动3个县(区)、57家工业企业、15所高校、58家水利行业单位开展节水达标建设。
自治区8部门联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考核。建立了考核奖补机制,年自治区财政下达节水奖补资金万元,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考核优秀的地级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进行奖励,激发各地主动节水。
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对标用水定额标准先进值,严把新增用水项目节水关口,凡区域用水水平低于规定平均水平的供水工程、用水定额达不到先进值的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将被“一票否决”。
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重点实施规模以上取水户取水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实现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取用水户的监测全覆盖,监测比例达到许可水量的98%以上、总用水量的80%以上,各大灌区取水口和主要工业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监测。核查明晰82个沿黄独立取水口、个项目取水指标,核减12家企业闲置取水指标万立方米。对自治区节水型企业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定额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家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2家企业被取消节水型企业称号。全面暂停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对平罗县、同心县等4县区暂停新增用水审批、严格定额管控,核减计划用水,超载地区引黄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亿立方米。
激活“节水内生动力”
“我们通过水权交易购买了10.59万立方米水权,经营不再受用水影响。企业现在正想方设法采用节水工艺,为发展开拓更多空间。”宁夏昌茂祥冶炼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石嘴山市平罗县工业企业多,经济发展受制于紧缺水资源。改革后,平罗县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宁夏其他县区万立方米用水权,解决了无用水权企业的用水指标。
先行区建设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年4月起,宁夏全面深化用水权改革,以水资源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统筹全区各类水资源,调整用水结构,通过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高效流转,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水资源“四定”原则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以用水权赋能、基准价制定、水市场培育为重点突破,加快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盘活水资源存量、控制水资源增量,探索市场指导、政府调控的用水节水治水兴水体制机制。
农业上坚持“以水定地”,严控灌溉规模,大幅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工业上坚持“以水定产”,全面启动清查用水“黑户”企业,新上项目用水权全部通过交易取得,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生活上坚持“以水定人、以水定城”,引导人口、产业布局提高用水集约度,实现人水和谐、城水协调。
发布用水权价值基准,赋予用水权融资功能,推动实现了水资源向“水资产”转换,石嘴山市2家企业、固原市泾源县1家养殖合作社以用水权作抵押分别贷款万元、万元,盘活了水资源。建立了用水权交易一级(省级)市场、二级(县级)市场,纵深推进实施跨市县、跨行业、跨灌域用水权交易以及县域内用水权收储调配和用水户间用水权交易,。年两级市场分别完成用水权交易61笔、24笔,交易水量万立方米,金额3亿元。
来源
黄河报
原标题:《节水优先点睛塞上新画卷——宁夏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