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故事蒋鑫富宁夏创作基地青铜峡作家之家鲁兴华年9月9日供稿
民以食为天。
史载“塞上江南”五谷丰登。今“天下第一米”成青铜峡名片,乃民众之功,谓政通人和之故也。
青铜峡得名,传说乃上古大禹治水,牛首山嶂阻,河水四溢成灾,大禹取青铜石,炼青铜斧劈山故得此名。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首富青铜峡”。公元年,后周灭陈国,有降卒3万迁于灵州,世代耕作,置堰分河水灌田,开宁夏水稻种植之先河。
青铜峡沃土当属叶升地三。据考,此地盛产大白皮稻,且素有“地三贡米”之称,今小坝镇北14公里处是也。
明洪武年间,屯垦戍边。自划地封号冠“地三贡米甲天下”,至康熙出塞,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下马银川,品食地三稻米,甚念其醇,遂成宫廷贡米。
地三贡米:粒圆,光洁,油润,香糯。享用者皆言,其不亚于天津“小站米”、日本“越光”米。
当今,地三贡米得以广种薄收,青铜峡重农惠农政策令粮农信心倍增,且科学育种又出精米“塞外香”。国内,享誉京沪港台,国外,名传东欧各国。
夫“中国第一米”,名至实归青铜峡。
青铜峡,地处黄河流域上游,居黄河九大干渠渠首。昔有“塞上明珠”“贡米之乡”美名,今有“生态之城”“田园风光”胜景。
好大一粒米。
上下欢欣。于是乎,歌哉,舞哉,乐哉。
“天下第一米”,正逢盛世,且党的十九大对粮农与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传来重中之重之强音。“仓禀实而知礼节”。科学发展观惠泽“塞上江南”。古峡喜念“稻米经”,新篇该谋继往开来之大局,蓝图当绘全民小康之前景。米兮,福兮!
是为记。
注:此文创作于庚子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