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第一篇
年10月15日,团里让我送15名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去61师报到。
青铜峡火车站很小,平时只有3张硬卧票,过路车硬坐车厢不对号。由于我们走得急,16人买的都是站票,上车后到处找坐。
那一天,44次列车,由大同铁路局列车段第6乘务组执乘,列车长叫李冠英。这是一个先进乘务组,从列车长到每一个乘务员,服务态度和蔼可亲。我们穿着整齐的军装,由于车上没有空坐,都规规矩矩地站着,那个场面还是挺扎眼的。
估计是车厢乘务员汇报了列车长,李冠英从军装的穿着上,认出我是领导。他走到我跟前,小心地问我:“首长,你们是不是去执行参战任务的?”,我点了一下头,算是回答。他什么也没说,就转身离开了。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李冠英又来到我的身边,他悄悄地对我说:“首长,晚上餐车已停止营业,我安排好了,你招呼同志们过去休息吧!”
当我带着战友们来到餐车,眼前的状况把大家惊呆了。4张整洁的餐桌,每张放着6盘炒菜,4瓶啤酒。李冠英和餐车服务员,招呼我们一个一个入座。
我们坐好后,李冠英让服务员倒上酒,就激情地讲话了,他说:“解放军同志们,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姓名,但我知道你们就要奔赴战场,去保卫祖国的边疆,今天有机会给你们送行,是我们第6乘务组的光荣。我提议,为你们的胜利,为你们的凯旋干杯吧!”。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场面,永远留在我们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谁也没有想到,“3.18战斗”后,八连20名烈士骨灰盒运回青铜峡时,又是李冠英乘务组执乘。这一送一迎,历史地把一八四团与乘务6组联系在一起。
后来,44次列车和一八四团结成了共建单位。大同列车段,开展“学英模创先进”活动。一八四团派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定期上车执勤,宣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单位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军民共建标兵。
第二篇
上阵地前,接到集团军的命令,代职参战的干部,统一在麻栗坡县城住一个晚上,先适应一下战地环境。干部处干事毕安社,给我们联系了旅店,两人一间,分配了房间。太阳落山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但麻栗坡的夜却始终平静不下来。
一辆接一辆的军车,披着绿色的伪装网,拉着弹药、粮食、蔬菜、食品等,穿街而过。
一个又一个照相馆,灯光彻夜亮着,战士、记者、编辑,都在排队洗印出一袋袋的战地照片。
一间又一间的饭馆,小食店,大排档,人们划拳行令,举杯饮酒,好不热闹。
看着这一切,我们几十个代职参战干部,怎么也睡不着。“越军的炮弹能打到麻栗坡吗?”,“越南特工会潜伏到这个县城吗?”,“这个旅店夜里安全吗?”,不停地有人敲门,问这问哪。我脱了衣服刚睡下,一会又被叫起来。这个谈一会,那个又来了,几番折腾我的睡意全无。只好穿上衣服,坐在床边,想着第二天如何到前线的事。
时间过得真快,清晨的鸡鸣声替代了夜晚的喧闹声,麻栗坡的这个不眠之夜,是我参战中有着特定意义的第一个夜晚,令我永远难忘。
第三篇
年4月21日,一八一团在八里河东山接防。26日晚上,越军偷袭了二连的阵地。
那一仗开始打得很惨烈。由于刚上阵地,连队干部战士有些紧张。在发现越军偷袭后,全连坚决反击,各种火器瞬间开火,子弹手榴弹一齐飞出。战斗中,陈文权、张建、马联合3名战友光荣牺牲,另有3人受伤。连长杨明歧急了,多次要求“向我开炮”。
当时,团长赵国民到08前指的团救护所看望医护人员。突然,前指电话追到救护所,报告二连号阵地遭敌人袭击,已经有了伤亡。他和警卫员小姜立即跑回指挥所,接通了二连连长杨明岐的电话,问了他能够看到的情况。接通在号阵地的二连副连长陈平均,责令他到工事外,察看有没有敌方向我阵地射击的火光。
赵团长看着军用地图,二连阵地,左翼紧靠.4高地,是绝壁,上面还有我们的阵地,越军偷袭是展不开太多兵力的。另外,越军没有进行炮火准备,不像是攻占阵地的架势。他还让作训参谋邹春宁接通了榴炮三连连长刘二宝,指挥他用炮兵观测镜侦察二连阵地,发现越军只有20多人,不可能攻占我防御阵地。赵团长和李太忠政委沟通后,果断决策:越军只是偷袭,二连坚守阵地没有问题。
综合整个战斗详情,原来黄昏的时候,越军来偷袭。战斗打响后,敌人乘天黑大部分撤了,只留下一小部分继续袭扰。但是,二连不清楚,还在使劲地打。
杨连长当时请求炮兵“向我开炮”,是因为与前沿阵地失去联系,错误判断敌人已占领我表面阵地了。赵团长准确判定战况,在杨连长8次请求“向我开炮”时,不急不躁,一招化解,使军师两级首长放了心。
后来,根据“4.26”战斗的经验总结,赵国民团长,起草了一个作战指导原则“以静制动,全面提高部队阵地防御作战能力”的讲话稿,在上阵地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上,以书面讲话的形式,发给大家,并传达到各个哨位。部队经历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完全掌握了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的主动权。
“4.26”反偷袭作战,二连表现突出,战后被授予“坚守英雄连”光荣称号。
第四篇
前线的事很多,官兵吃得苦受得罪更多。有些事你若没有经过,根本就不会相信。
四十七集团军接防后,一个前沿哨所,粮食、蔬菜、食品供应迟缓,3个战士饿了肚子。
那天下午,好不容易等到了军工,送来的却是一箱压缩饼干。他们实在是饿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打开就吃。干得咽不下去,就喝水,喝完水接着吃,吃了又接着喝。
最后,悲剧发生了。其中有一个战士觉得肚子胀,喊叫起来。这时,他们才记起压缩饼干是不能多吃的,而且饮水也要控制。可是已经完了,那个战士的肚子越鼓越大,最后无可奈何地被撑破了。
这是一件可怜又可悲的事情,他是因为吃,撑破了肚皮,但这个吃,不是因为贪吃,有东西时正常吃。而是在没有粮食和蔬菜的情况下,用充饥的压缩饼干不能自持地吃,才闹出了这种哭笑不得的尴尬悲剧。大概这也是战争残酷的题中之意吧。
第五篇
八里河东山,一八一团的08号阵地,通往“八十年代上甘岭”,只有一条小路。但它承担着重任,山上所有阵地,所需的武器弹药、器材装备、军需给养、作战物资等,都要通过它来运输、供给、保障。可以这样说,谁控制了这条通道,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八十年代上甘岭”,就巩固了东山方向的所有阵地,就抓住了老山战场东线的决胜权。
郁钧剑与团李太忠政委
这是一条生死线。这条通道中的不少地段,都是敌人炮火控制和封锁区域。一提起“炮击区”、“阻击封锁区”、“百米生死线”,人们总是心有余悸。
这里地形复杂,环境险恶。我军必须严密做好“三种防护”。一是防偷袭。越军经常在这里出没,对我官兵进行偷袭,特别是军工上山,他们更是垂涎三尺,企图抢水、抢粮、抢弹、抢药。二是防捕伏。越军总是乘着白天的大雾,晚上的夜暗,不断地埋地雷,搞设伏,企图抓捕我路过的各级军官,以及执勤的士兵。兄弟部队曾经中招,遭敌伏击,死伤多人,还被生俘官兵3人。三是防阻击。越军阻击手,利用我方干部战士穿越生死线,瞬间进行阻击,经常造成官兵伤亡。
一八一团接防后,认真汲取过去守卫部队的教训,安排步兵第十连(55师配属的一个连队),进驻这条通道,加强警戒,全面设防。
官兵们还利用战斗间隙,把昔日的羊肠小道逐步加宽,修筑成台阶式混凝土路面。使危险通道、捕俘路段的生死线,成为永远的历史。从此,我方上下阵地官兵的命安全得到较好的保障。后来,官兵还把这条通道改名为“上甘岭之路”,并立碑纪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在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八十年代老山前线又一“上甘岭”,在两军对垒的刀光箭影中,又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
第六篇
年7月23日,老山战区,下了一场可怕的大暴雨。
那天,瞬间老天变了脸。昏天黑地,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道道闪电划破天空,一阵阵雷声震天动地。我是从来没见过老天爷如此生气,这般发怒。天上如同开了一个大洞,雨不是在下,是猛烈地往下倒。眨眼的功夫,泥石在滚落,山洪在咆哮,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走。崖垮了,桥毁了,路断了。数不清的猫耳洞,随着泥石流下滑到盘龙江。
大雨是从23日傍晚开始下的,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暴雨、洪水、泥石流挟裹着地雷、手榴弹和未爆炸的炮弹呼啸而下,冲毁了公路、桥梁,冲断了通信线、给养线,冲垮了工事、堑壕,冲走了装备、物资。许多阵地弹尽粮绝,形势十分严峻,情况万分危急。
洪水如同敌军的枪弹,同样吞噬着老山将士的生命。据四十七集团军通报,在此次洪灾中共有24位官兵遇难。让人十分痛心的是,我们一些可爱的战友,就是在这种可怕的天灾中,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同猫耳洞一块,被洪水推进盘龙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七篇
老山前线,阵地上的厕所,多数是用树枝、草席、破木板围起来的茅坑。
那些茅坑挖的时候,官兵们想了不少办法,但使用时,问题还是很多。离猫儿洞和防御阵地近了,臭得不行。远了又容易遭受越军偷袭,不太安全。在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下,只好在茅坑边上放几枚手榴弹。官兵解手时,都要先习惯性地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再检查一下手榴弹,才敢排急。开始,我们觉得很危险,可时间一长,战友们都习以为常,好像自然得很。
阵地厕所,除安全因素外,老鼠多的让人讨厌。你刚蹲下,它们就排着队来了,吱吱声叫个不停,争着抢着吃大便。开始总觉得怪吓人,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我拉我的,你吃你的,谁也不理谁。待你排完了,裤子还没提起,拉出的大便早让那群可恶老鼠抢着吃光了。
有人讲,老山的蚊子大,几个就是一盘菜,那是有点夸张。但数量特别多,个头特别大,那是真的。我们每次上厕所,一蹲下解大手,屁股就要遭殃了,两只手不停地拍打,还是要被叮出很多大包。特别是晚饭后,又大又黑的蚊子成群的飞,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躲都躲不过。特别是睡觉时,官兵根本不能挂蚊帐,所以我们经常遭受蚊子的猛烈攻击。如果谁夜里睡得太死,就会给蚊子美餐一顿。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满脸都是红包,胳膊和腿也就变成“玉米捧”了。
第八篇
老山作战,对于北方兵来说,气候潮湿和天气炎热,让人难以忍受。特别是猫耳洞里,住上几天,裆烂了,又不容易好。走路都痛,打仗就更困难了。
阵地上的猫耳洞潮湿封闭,官兵整日汗水流淌,裆部长期被汗水侵蚀,污垢与盐分得到积累,红色癣菌、白色球菌等细菌得到繁殖,加上缺水,不刷牙、不洗脸,当然就无法洗屁股了。以至出现了烂裆这个奇怪的疾病。先是裆部奇痒难忍,继而就是溃烂,以至发展到腋下、双脚,有的则全身感染。抓痒成为猫耳洞一个不需要下达命令,而自觉动手的异常景观。只要一个在抓痒,其他的官兵彷佛受到感染,也马上用手兜住裆部,不停地挠。特别是男兵睾丸处烂得最厉害,被称为“烂蛋”。官兵们越痒越挠,越挠越痒,稍微不小心,裤头被血水渗透与肉粘在一起,那种撕裂般的感觉可不是好受的。
一八一团的指挥所,设在尖北一个天然溶洞里,空气不对流,又潮又湿又闷。干部战士经常是全身发痒,特别是裆里红斑片片,疼痛难忍。尤其是阵地上的官兵烂裆严重,有时连走路都很困难。实在没有好办法了,战士们大胆地开始摸索。先脱掉裤衩,光屁股穿着裤子站岗执勤。休息时,睡觉了,干脆连长裤也不穿,下身光着,只穿个背心。后来,有的干脆全裸,这样皮肤病就减少了许多。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官兵都一样,经常光屁股了。这样做烂裆病少了,部队战斗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那个环境中的情形,是老山战场独有的风景,它成为世界军事斗争历史上,光着屁股打仗的唯一独特景观。一八一团赵国民团长和李太忠政委说,这是一场唯一可载入史册的“裸体战争”,在一线的猫耳洞里,所有的东西都发霉了,唯独官兵们的良心没有发霉,他们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守卫着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九篇
总政某局长要去阵地,李太忠政委让我陪同。那一天雾很大,盘龙江两岸能见度很差,敌我双方无战事。上午,一路顺利。我们爬上“八十年代上甘岭”,看了阵地,吃了午饭,和官兵照了像,满意得不得了。
下午返回时出情况了。雾没了,大小青山越军的炮兵阵地清晰可见,我们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里。小车发动后,开了没多远,就走不成了。因为前面一辆大卡车抛锚,几个修理工正在抢修,占满了去路。小车司机周加斌,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问我“首长怎么办?”,我告他,赶快倒车,和卡车拉开距离,防止越军打炮过来,我们躲不及。谁知,我们还没倒多远,越军就向我们开炮了,车前车后爆炸声一片。
好在他们打得不准,大卡车和我们的吉普车都安全躲过。可前面的司机和修理工,还在互发香烟,打招呼致谢,急得我们真想批评他们几句。车转过公路的突出部,进入安全位置后,我让停车休息。局长看着我说,你这个副政委是个“胆小鬼”,怎么吓得全身流汗了。我用手一摸,感觉他说的是真的,脸上和衣服上没一点是干的。在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让心跳稍微平缓一点后,我对他说,陪你走一段吧。可谁也想不到,局长两腿软得像面条一样,根本迈不出步子。司机小周和警卫员赶快跑上去把他扶住,一左一右架住他。
大家休息了一会,局长能走了,我让警卫员带车先回去。待战士走后,我们两个“胆小鬼”也说着笑着,快步向一八一团尖北指挥所的山洞走去。
第十篇
四十七集团军四一六团,坚守老山主峰。团长郑伟,是郑维山的小儿子。年至年,他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五期一队,我在七队,是同期不同队的同学。
年8月,一八一团和四一六团,组织部队拔点训练,我的代职参战任务也快要结束。李太忠政委与郑伟团长联系后,安排我上老山主峰,从最高处看看老山战区敌我双方的态势。
早饭后,我们一行4人,乘坐吉普车从豆店出发。跨过盘龙江,穿过炮火封锁区,通过三道湾生死线,中午11点前,顺利到达老山主峰。郑伟团长接待了我们。他在作战室简单介绍了战地敌我双方的情况,并安排一名干事带我们到山顶转转。
登上老山主峰,四周尽收眼底。主峰环抱在群山之中,显得雄伟高大。在山顶的最高处,立有石碑一块,上面刻着“老山主峰”4个红色大字。碑前有一个小广场,正中架着一挺高射机枪,机身擦得明光铮亮。石碑后方,面向越南的山坡上,修有永备工事。战士们紧握钢枪,瞪大眼睛,坚守在哨位上。我们几人照相留念后,回到团指挥所,吃了一顿难忘的午餐。
返回的路上,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越南当局这伙背信弃义的东西,真的该好好地教训一下”,“保卫祖国南疆的安全,中国军人义不容辞,任重道远呀!”
第十一篇
参战任务即将完成,在返回后方之际,我和几位战友,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悼念牺牲后安息在那里的战友。
陵园在麻栗坡县城北郊4公里处,年始建,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绿水。陵园大门门亭,上书"麻栗坡烈士陵园"7个大字。陵园里,安葬着中越战争牺牲的名烈士。其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英雄台上,有12名烈士。他们是张大权烈士、李海欣烈士、傅孔良烈士、郭兴科烈士、韩跃奎烈士、潘相安烈士、代付文烈士、周忠烈烈士、方忠诚烈士、段平烈士、谢国华烈士、张正光烈士。整个陵园中,烈士的墓碑,排得整整齐齐,好似早已整好了队伍,等待出征的命令。我和曹武权等同志,给烈士墓送了花圈,点了烟,敬了酒。
离开烈士陵园后,我心里总是这样想,不论是谁,只要良心没坏,在那里走上一圈,他的心灵一定震撼,他的灵魂绝对洗礼,他的私心杂念立马就会减少。以后的日子里,也许再也不会嫌官小,怨钱少,消极处世了。
第十二篇
参战任务结束了,我们38名代职干部,从老山、八里河东山撤到昆明。军代局关照我们,申请了一节硬座车厢,作为零担在货运列车上加挂。因为不是专门的军列,火车走走停停,用了两天时间,才停靠到成都车站。
铁路调度室通知,大概9小时以后再走,请我们安排好午饭和晚饭。值班员布置完执勤和警戒任务后,我和曹中元、岳俊徳等5名同志,去吃成都名吃“龙抄手”。
饭馆不大,装修得很有特色。我们按照服务员推荐,点了各样小吃,果然非常可口。吃完饭,大家站起准备离开。一转身,我突然发现旁边板凳上,放着一个黑色的漂亮小挂包。问服务员才知道,原来有个客人就在那里吃饭,刚刚离去。我招呼大家围过来,打开挂包一看,同志们惊呆了。人民币10元一捆的10包,整整一万元,还有90元零钱,31斤四川和全国通用粮票,一个记事本,以及其它一些小零碎。我们又重新坐下,有人提议,距离开车时间还长,等一会儿,失主肯定回来,当面交给他,是最保险最圆满的事。
我们等了大概不到半小时,一个50多岁的男同志,穿着一身毕挺西装,手拿一个大哥大,满头大汗地跑来。见到我们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挂包好好地放在桌面上,激动得连话也不会说了。招呼他坐下,清点了钱物后,他提出晚饭做东,请我们吃特色火锅,以表谢意。我们谢绝了他的提议,让他失而复得拿走挂包。
分别说再见时,他端祥着我们的军装,看着人人戴着的“两山轮战纪念章”,掏出钢笔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感谢老山战士拾金不昩”,递给我说:“解放军同志,这是一张名片,上面有我的姓名和电话,你们今后到广州执行任务或者度假,一定要找我哟”。我们大家会心地笑了,对我们这些刚刚从炮火连天、地雷遍野的生死线上滚过来的人来说,奉献祖国和人民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拾金不昧是我们的品德与良知。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30年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是的,当年万元是稀有的巨款,现在已经不再是巨款而稀有了;当年稀奇的大哥大,现在已经被并不稀奇的手机所替代;当年稀罕的名片是个人身份的象征,现在不再用名片来显示身份让人稀罕了。是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愿我们的社会公德、社会良俗、社会风气,也能与时俱进地发展,也能一如既往地前进。
第十三篇
每次战评,一个耀眼的亮点,就是战友之间的“让功”。
军功章,是专门奖励军人在作战、训练、执勤、科研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证章;是国家对军人奉献精神的认可;是党和人民对军队英雄和模范的褒奖。
在对越反击作战中,每次战评,总是有许多人和事,十分地感动人。
干部让战士。一八四团八连,“3.18战斗”总结和战评,连队12名干部中,张新奎、陈梅华、周俊峰、张兴仁光荣牺牲,被追记一等功。徐世平指挥炮兵战果显著,荣立二等功,其他干部都把立功的名额和机会让给战士。
城市兵让农村兵。国家民政部发文规定:农村籍士兵,参战荣立三等功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分配工作,二等功以上的本人可以选择工作……。因此每次战评,城市入伍的士兵,都高风亮节,不摆功,不争奖,让连队党支部,多给农村入伍的战友报功,让他们以后复员回去,能在家乡安排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
活着的战士让牺牲的战友。烈士褒奖,直系亲属的优抚,经费计算是和立功等级挂勾的。为了让烈士的父母、妻儿,今后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战评中,活着的官兵,首先给烈士请功,全面地总结他们的英雄事迹,尽量争取评定等级高一点。一八四团八连,"3.18战斗"后的评功,连队党支部给张新奎、陈梅华、张兴仁、沈建平、周俊峰、郭万富、王勇、杨建平、杨伯宾、张云江、孟永安11名烈士申报一等功;为霍建平、薛治勇、金小军、王树林、辛廷峰、李永强、贠明尚、曹光荣、曹立国9名烈士申报二等功。其他作战有功人员,少数立功,大部分都是得个嘉奖。
军人战评中的“让功”,与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争功诿过,争名夺利的情况,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我们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有功不居功,有功不摆功,评功谦让功,这种精神境界,真是既高贵高尚,又光彩多彩。
(下集更精彩敬请